知識科普 | 早期肺癌診斷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解讀發表時間:2023-05-06 15:36
圖片來源:https://www.oncoplus.co.in/early-diagnosis-helps-fight-lung-cancer/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致死率最高的腫瘤類型。盡管近年來肺癌治療有了較大進展,但我國仍有約75%的患者在診斷時處于晚期,錯過了最佳根治性手術治療時機。然而,早期診斷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預后生存率。研究顯示,早期診斷并完全切除的肺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潤腺癌(MIA)術后5年疾病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100%。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早期肺癌診斷水平,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的專家參考國內外最新研究數據和相關指南,制定了《早期肺癌診斷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后文簡稱《共識》)。 DOI:10.3760/cma.j.cn112147-20220712-00592. 該共識圍繞早期肺癌篩查、無創檢查、有創檢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及機器人技術、物聯網及多學科合作等方面給出了推薦意見,旨在為臨床醫生在早期肺癌診斷方面提供參考,以推動我國早期肺癌診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肺癌危險因素(1)吸煙:吸煙是公認的肺癌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2)二手煙:二手煙(被動吸煙)也是肺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與女性肺癌發病的相關性更加顯著。 (3)環境污染:廣義的環境污染包括室外大環境污染和室內小環境污染。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導致的空氣污染(PM2.5)與肺癌發病率增加有關。 (4)職業暴露:長期接觸砷、鉻、石棉、鎳、鎘、鈹、二氧化硅、柴油和汽油廢氣及煤焦油等,或接觸放射性物質如鈾和鐳等,均可增加肺癌發病風險,并且吸煙可明顯加重這些致癌因子的致癌作用。 (5)既往惡性腫瘤病史:既往患有肺癌、淋巴瘤或與吸煙相關惡性腫瘤(例如膀胱癌、頭頸部腫瘤)的患者發生第二原發性肺癌的風險增加。 (6)肺癌家族史:一級親屬患肺癌的個體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可能與某些基因位點變異有關。 (7)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肺結核等 篩查和診斷方法《共識》推薦對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強烈推薦胸部低劑量 CT(LDCT),不推薦使用胸部 X 線。對于復診或疑似早期肺癌的肺結節,強烈推薦胸部薄層 CT+結節三維重建,并可以使用定量 CT 分析與計算機輔助、人工智能輔助評估肺結節診斷。對于未定性的實性成分≥8 mm的實性或亞實性結節,建議進行肺縱隔平掃+彌散加權成像(DWI)或 PET-CT 檢查。 此外,還提及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輔助影像診斷。人工智能可用于判斷結節性質,為臨床提供輔助依據。其優勢體現在: 1,肺結節識別的敏感度高,提升閱片效率; 2,自動化分析和展示后處理圖像和定量數據; 3,將影像學數據與臨床、生物組學數據融合分析,提升診斷的敏感性。 但是該技術目前還有一定局限性,仍需人工閱片確認以減少漏診。且國外的人工智能平臺數據來源非我國樣本,不適用于我國肺癌早診的臨床應用。而國內的人工智能診斷平臺仍需繼續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診斷能力。 疑診早期肺癌患者相關標志物檢測在該問題下的新型肺癌標志物中,除了提及近年來熱門的循環腫瘤DNA(ctDNA)和DNA甲基化等檢測,還特別提到了循環腫瘤細胞(CTC)。 《共識》指出CTC 是從實體瘤脫落進入體液的腫瘤細胞。有研究發現,肺癌高風險人群在LDCT掃描未發現肺部結節時即可檢出CTC,并與若干年后肺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廣州醫科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肺泡灌洗液中檢出CTC也可較敏感地提示早期肺癌。 但CTC在臨床應用面臨諸多難題,如檢測方法不夠靈敏,早期肺癌患者的外周循環中檢出率低等。國外有研究表明,CTC 的敏感度為 26.3%,特異度為 96.2%,與傳統的抗原抗體依賴 CTC 檢測方法相比,葉酸受體靶向 PCR 技術能提高 CTC 的檢測效能,對Ⅰ期 NSCLC 患者診斷敏感度可達 67.2%,特異度達 84.1%,因此,CTC 輔助診斷早期肺癌,并監測早期肺癌手術切除后復發是潛在工具之一,下一步還需要更多的大樣本臨床試驗數據支撐。 綜合來看,本版《共識》對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以及其他新興早期肺癌腫瘤標志物的納入,是在科技不斷進步之下的結果。它提出了未來早期肺癌的發展方向,為推動早期肺癌患者預后改善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
在線QQ
400-880-9366